近日,第十九届“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总决赛圆满落下帷幕。本届赛事吸引了来自全国968所高校的1万多支队伍踊跃参与。经过多轮激烈角逐,安徽工程大学参赛队凭借出色的表现荣获团体全国总冠军,成功实现了三连冠。8月18日,记者对该校三位参赛学生进行了专访,深入探寻他们获奖背后的故事。
在本次大赛中,参赛学生郭文静、钱佳琪分别在精益智造与协作机器人赛项和离散行业运动控制赛项,斩获了“最佳女性工程师奖”。其中,精益智造与协作机器人赛项紧密围绕制造业产线升级的实际需求展开,巧妙地将精益生产、流程优化、柔性生产以及机器人程序设计融为一体,使得机器人能够在组装、搬运等任务中与人类实现高效协作。南宫ng28相信品牌力量其典型应用场景包括生产车间的精准装配以及物流仓库的货物分拣等。
当得知团队获得“三连冠”这一喜讯时,郭文静的第一反应是既惊喜又骄傲。她感慨:“这不仅仅是对我们努力付出的最好回报,更是献给学校90周年校庆的一份特殊礼物。”颁奖仪式结束后,队员们争相与大奖杯合影留念的那一刻,成为她最珍贵的记忆。
在这份来之不易的荣耀背后,是郭文静每日长达8小时在实验室里的默默坚守,也是她在比赛中遇到突发状况时的沉着应对。她回忆:“在比赛中机器人突然出现卡顿,我和队友果断采用手动完成堆栈操作,以此替代机器人的自动堆栈功能,并在人工操作部分评分完成后迅速调试设备,确保没有影响机器人程序评分。”
作为女性工程师,郭文静的优势在于对细节的精准把控。她表示:“编写程序时切换坐标系、设计方案时深入挖掘改进点等细节都容不得半点差错。”
而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学校给予的全方位支持也成为了她和队友们的坚实后盾。“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完备的机器人设备和模拟产线道具,让我们有机会反复打磨技能。”郭文静满怀感激地说,此外,也正是因为团队每个人都怀揣着必胜的信念拼搏奋进,才有了如今的优异成绩。
值得一提的是,该校参赛学生还在离散行业运动控制、智能装备设计与数字孪生制造等三个赛项中均斩获全国冠军,充分展示了学校的综合实力。
离散行业运动控制赛项专注于实现“让卷绕更精准”的目标,其核心技术是通过PID技术控制、PLC编程和人机交互界面设计,保证物料在卷绕过程中能够稳定、高效且高质量地进行生产。
在8月12日的决赛现场,突如其来的设备驱动报错让团队紧张不已。参赛学生盛家豪回忆:“当时机器出现卡顿的瞬间,我的脑子一片空白,但很快我就反应过来需要手动复位。”而他在赛场上展现出的短短几分钟内高效的应急处理能力,正是源于备赛期间每天8小时以上的实操积累。
在智能装备设计与数字孪生赛项中,团队运用数字化孪生软件,在虚拟环境中完成了机床从研发到调试的全流程开发工作,这就如同给实体制造上了一道可靠的“虚拟保险”。
而对于在校学生而言,如何跨越理论与实操之间的鸿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参赛学生张佳乐深有感触地说:“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就像散落的零件,很难拼凑出一整的‘机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方法:积极向协会老师和学长请教经验,还在专业网站上广泛搜集资料。
令他印象深刻的是,6月份期末周刚结束,团队就因一个参数问题熬夜钻研至深夜,最终借助一篇在网上找到的相关资料成功攻克难题。他兴奋地表示:“那晚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至今想起来仍让我激动不已。”
尤为令他难以忘怀的是8月14日上午那场上机比赛落幕后的经历。就在当日中午,他们成功跻身前十答辩环节的喜讯传来。自下午起,他们便争分夺秒地投入到方案制定与PPT修改工作中,而整个过程都有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张佳乐由衷感慨:“若非老师倾尽全力的帮扶,我们断难摘得全国第一的桂冠。”
对于后续参赛的学弟学妹们,他们也给出了宝贵的建议:“不要满足现状,真正的高手都在持续积累。此外,要认真对待队友分享的每个思路,注重团队配合。”
本文由:南宫28ng相信品牌提供